张炯先生1960年毕业于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国文学系。1948年参加中共福州市城工部地下工作,历任闽浙赣人民游击队二纵三支队政治委员,解放军第十兵团、福建军区司令部干部,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年级学生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红旗》杂志学问组负责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主编,文学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张炯先生曾与中文系1955级同学一同编写《中国文学史》,当时得到杨晦先生的支撑和引导,同时提出“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杨先生,也支撑学生创办文学刊物《红楼》。
音容虽逝,师范长存
——纪念杨晦老师诞辰120周年
今天这么多师友聚集学校纪念杨晦老师诞辰120周年,我因在外地旅途上,未能参加纪念会,非常遗憾和抱歉!谨向参加纪念会的师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敬意!
杨晦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和剧作家,也是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前辈。我在北大中文系学习期间,深受杨晦老师的教诲,使我终生难忘!
当年大家1955级同学集体编写《中国文学史》,一开始便受到杨老师的支撑,后来编写四卷本时,他更亲自担任了编委。我因分工撰写全书的绪论和结束语,每次写出初稿便去请教杨老师,他详细阅读后,总能提出许多精到的修改意见。有一次我到他家请教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他对我一个人竟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体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动!
中国语言文学系1955级学生编《中国文学史》
有一次,他要给我一本参考书看,就领我上楼,到他的书房,我见他满屋藏书,满案头都堆满书籍和文稿,深为感叹他的博学和勤勉。他曾经给大家年级开一门专题课,讲九鼎,旁征博引,竟讲了一个学期也没有讲完。
他虽然说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但他还支撑大家同学创办文学刊物《红楼》,还亲自给《红楼》撰稿。我曾去请他给《红楼》写了一篇回忆“五四运动”的稿子。他还给大家讲了当年他如何考进北大,如何参加火烧赵家楼的情形,说得激动起来,完全表现出一副热血青年的模样,忧国之心,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使大家深受感染。
虽然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至今想起来,他的音容笑貌和激昂慷慨的样子,有如就在目前。我曾写过几篇缅怀北大老师的文章,第一篇就是写杨晦老师的。他虽然离开大家已经多年,但是,师范长存。杨晦老师,安息吧!您的为人,您的治学精神,您的崇高师道,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勤恳,您热爱国家和民族的火一般的情怀,都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文章插图:来自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档案馆馆藏
编辑图片源于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编辑处理
zhongwenxi@pku.edu.cn
编辑:蔡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