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9月29日,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鲁迅人文讲座”第二讲、“孑民学术论坛”与“静园学术讲座”第八讲,合为一讲,邀请到台湾著名戏曲与俗文学研究专家、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曾永义先生主讲。
??? 曾永义教授的讲座,从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的成立谈起。曾教授表示,他自1979年任基金会董事起,先后历实行长、副董事长、董事长,到去年卸任退休,始终为民俗艺术的保护与弘扬而努力。这次讲座,他愿将这三十余年的感受、心得与大家分享。
??? 曾教授讲到,台湾长期受外来压迫,学问上也深受日本与欧风美雨的影响,在1970年代社会急遽转型的时期,有感于民俗艺术渐与现代生活脱节,中华优秀的传统学问亟待传承发扬,因此一群热衷于中国民俗艺术的工编辑集思广益,创办了“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曾教授指出,在民俗艺术日渐衰微的时候,需要读书人的责任感,并要有“人弃我取”的学术眼光。而民俗艺术是一个地区学问的表现,它与生活紧紧联系,广而言之,它更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学问,所以民俗艺术是民族之根,是珍贵的学问遗产,应好好维护与传扬。
??? 曾教授为同学们播放他带来的《民间剧场》录影带,这份录影带是他1984-1986年间策划“民间剧场”时所录制,活动连办5届,皆于中秋节前后,在台北市青年公园一连5天5夜展演,以“广场奏技”、“百艺竞陈”为模式,以“动态学问橱窗”为理念,很好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民间艺术的热情。录影带分杂技、民乐、说唱、歌谣、偶戏、大戏、工艺等类分别先容,使观众能对“民俗技艺”有一个整体认识。接着,曾教授结合长期研究调查的成果,对各种类别分别加以讲解,他的讲解简练明晰,幽默生动,又能纵横联系,融会贯通,且多独到的心得与见解。
??? 在谈到如何传扬民俗技艺,保护学问遗产时,曾教授从台湾的经验谈起,认为先要有学者进行研究,继而推动官方加以重视,并立法进行保护。还要重视优秀民间艺术的输出,让优秀的民间艺术团体出国进行交流。对民间艺术要珍视与爱护。在这点上,曾教授表示,80年代他曾建言,分别给予“民族艺师”及其弟子等同于教授及博士生的待遇,一度被采纳而后中辍;又举多次引民俗技艺进校园的实践为例,说明这类推广活动能够扩大民俗艺术的社会影响,也有助增强民俗艺人的信心,使其自信、自尊、自重地进行各自技艺的发展与传播。
??? 同时,曾教授以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指出,民间艺术存在三种不同的生态:第一类包蕴着非常古老的传统技艺,表面看并无进步,但其作为传统学问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对其应加保护,令其薪传;第二类能随时代、剧场的变化而自我调整,也能适当吸取新的技术和艺术形式,故能较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对其应加鼓励;第三类则具有超越性,艺术家长于探索与创新,往往能迅速超越时代,为新的剧种或艺术形式的诞生奏响前奏曲,对此类应顺应学问发展潮流,令其自然发展。总之,对民间艺术的不同生态,应平等视之,又区别对待,不可有任何歧视。
??? 最后,曾教授表示,他所努力的社会推广、建立传统艺术中心等,究竟只是治标,真正的治本之举,是要让民间艺术扎根下一代,融入教育,最终还诸乡土。这正是他致力于推动民俗技艺进入中小学课堂,并数度引其入大学校园的意图所在。他认为,对年轻人要诱导和指引,让他们在了解后喜欢,喜欢便会自觉保护与传扬。此外,曾教授还指出,只要适得其法,艺术与商业并非不可结合,并举“汉唐乐府”《韩熙载宴图》的成功为例,说明形式与传播方式的创新,能使传的技艺与学问更好融入现代,能使中国更加中国。
???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问题涉及学者在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民间艺术传承的现实困境等。曾教授做了耐心认真的回答,他特别强调学者应与民间艺人打成一片,强调彼此情谊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传承是多元化的,只有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努力,才能使民间艺术长葆生命力。演讲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