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1月4日,静园学术讲座第三讲由中文系孙钦善教授主讲。孙老师以“根”为题,从“做人须有根”、“为学须有根”两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经验。孙老师指出,对中文系的学生而言,人文学科旨在净化、美化人心,并且中国有历史悠久、延绵不断的学问传统,在新时期尤其需要继承和宏扬,这些是根基所在。
??? 孙老师重点就治学上如何立足根基与同学们做了交流。他认为根包括基础常识、基本技能、专业常识、语言表达能力等,并引用清儒顾炎武“采山之铜”的比喻,强调第一手材料正是治学的根柢,要培养扎实的学风,要在继承发扬基础上不断创新。接着,孙老师回忆了在北大中文系的求学经历,谈到当时令人艳羡的师资和全面丰富的课程,谈到老系主任杨晦先生重视文献,汉语、文学不可分家的主张,谈到周祖谟先生为汉语、文学专门化所开设的“古代要籍解题”课程等等,说明中文系一贯重视原典、倡导扎实学风的传统。还着重回顾了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建立经过,以及自己从古代文学到古典文献的方向转变,向同学们简要先容了古典文献专业,并以自己的治学经验告诉同学们,古文献学并不狭窄,它涉及文、史、哲、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该专业的学生在研究方向上的选择也很多样。进而指出,文献学不限于古典文献,研究语言、文学也要涉及文献,近现代研究也有文献知识题。同时,孙老师援引清儒戴震的《与是仲明论学书》一文,借助戴震的治学体会,详细阐述了文献学的范围与丰富内涵。文献学从形式上说,包括文本形态和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从内容上说,可分为具体内容与抽象内容两方面,它涵盖了文献的搜集、甄别、辨伪、校勘、内容解读、义理阐发等诸多方面。
??? 最后,孙老师指出,研究文献最终要以探讨其中的思想义理为旨归。在义理研究方面,西方阐释学曾产生很大影响,当前的研究,尤其是学问研究存在虚浮无根的弊病。对此,孙老师主张,对西方阐释学不可一味吸取,如清人所言,“虚则易歧,实则难假”,学术研究需要文献基础,并勉励同学们,要如老辈所教诲,板凳须坐十年冷,只有真正立足根柢,扎实研究,方可“不诬古人,不惑来者”。
??? 讲座结束后,还有不少同学意犹未尽,向孙老师当面请益,孙老师热情耐心地做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