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钱理群、戴明贤、袁本良、顾久担任主编、杜应国先生担任总纂的七卷本《安顺城记》于2020年11月出版。此书堪称一套地方和民间修史的大书,也是地方学问书写史上令人瞩目的实绩。以该书的出版为契机,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于4月25日举办了“全球化时代的地方学问研究”学术研讨会,邀请到来自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复旦大学、哈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记研究会等相关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古代文学、民间文学、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和青年新锐研究者,与贵州嘉宾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方学问的书写问题。
《安顺城记》书影
本次会议由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教授、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主任吴晓东教授主持,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副校长王博教授致开幕辞。王博副校长提到,《安顺城记》提供了一种很新的修史的眼光,让学者可以把自己的眼光下移,关心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生存,让读者感知到这个世界里面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的生命历程,让地方上的小人物能够出现在历史叙事之中,这是《安顺城记》洋洋七卷本的核心人文关怀所在。
王博副校长致辞
会议主持人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贺桂梅教授
会议主持人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吴晓东教授
钱理群先生向大会分享了他和贵州、安顺的朋友关于地方学问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从“自己来描写大家自己”“认识大家脚下的土地”“对贵州学问的重新认识”三个方面概述了自己和贵州地方学问研究者展开地方学问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路径。
钱理群教授主旨报告
《安顺城记》总纂杜应国先生则用两则小故事打开了有关地方性研究的问题与思考,由钱理群先生所倡议之“认识大家脚下的土地”出发,到践行贯穿在《安顺城记》编撰过程始终的“发现贵州”这一宗旨,贵州的地方历史研究者从整体的角度、学问的角度来观照安顺、“发现”安顺,实现了“从安顺学问到学问安顺”的一种方法论和学术意识上的自觉转化过程。
《安顺城记》总纂杜应国先生发言
在本次研讨会上,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教授乐黛云先生,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历史系邓小南教授,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社会学系渠敬东教授,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历史学系主任、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奇生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陈泳超教授,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赵白生教授,贵州省前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前文史研究馆馆长顾久先生,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先生,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王德威教授,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张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姚丹教授均围绕《安顺城记》的编纂和阅读发表了各有见地的演说。
乐黛云教授发言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历史系邓小南教授发言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社会学系渠敬东教授发言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历史系王奇生教授发言
原贵州文史馆馆长顾久发言
复旦大学历史系葛兆光教授发言
研讨会现场,王德威教授线上出席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李国华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浴洋讲师、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中文系在读博士生刘启民、刘东均从各自的常识谱系和生命经验出发,分享了阅读《安顺城记》的心得体会。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蒙爱军先生也代表贵州嘉宾做了发言。蒙先生首先对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支撑贵州文史研究发展表达了衷心感谢,并指出以《安顺城记》的编撰为契机,贵州省联合省内高校共同成立了贵州历史学问研究中心,而更多贵州省内城市如贵阳市、遵义市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编撰自己地方的“城记”。蒙先生也代表《贵州文史丛刊》向在座的与会者邀稿。
在会议的最后,钱理群先生总结了本次研讨会,指出在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这样的学术中心召开有关地方性研究的大型会议,意义重大。钱先生接续渠敬东教授对学界整体上“做的是没有家乡的知识”的痛切关心,同时关照现行学术体制下青年研究生的生存处境,为未来学术领域的开掘指示出两个具有发展潜力、可供延展的拓殖方向:古代文学研究和地方学问研究。钱先生勉励青年研究生应保有韧性和智慧,在现行学术规约下寻找可能的发展空间,扬长避短。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